首页
>新闻资讯>国资动态
【改革先锋国企人⑩】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


编者按  四十年春风化雨,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改革先锋”,其中至少有18位来自国有企业,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为获改革先锋称号人员颁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12月18日起,国务院国资委网站联合国资报告杂志、国资小新推出“改革先锋国企人”系列报道,以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为榜样,汇聚推进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今日推出第十篇《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

 

今年68岁的许振超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0年1月,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974年,只有一年半初中文化的他进入青岛港,当了码头工人。进入青岛港以来,他立足本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先后七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他也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他的激励下,全国广大青年职工掀起了立足岗位、学习技能的热潮。今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金牌工人”许振超出现在展览中。

时至今日,“振超效率”仍名扬四海、享誉全球,是青岛港的一面金字招牌。

在许振超看来,工匠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随着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港口也迎来了大发展。许振超成为青岛港第一批桥吊司机。1987年,青岛港装卸效率仅为每小时30多个集装箱,而许振超却创出了2小时卸载120个集装箱的纪录,但许振超并没有满足。

“当时我和同事们有两个梦想:一是有生之年能看到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00万标准箱;第二个梦想是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集装箱装卸速度干到第一。”许振超说,第一个梦想只用了不到10年,在1996年就实现了。为了实现第二个梦想,他开始自学,苦练技术,逐渐成长为一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

新时代的工人要有新形象和新作为

“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集装箱装卸速度干到第一”,一直是许振超的梦想。最终,他将一个个新想法变成生产实践中的一项项新技术,成为行业一流“技术专家”。

至今,许振超仍记得第一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情景。那是2003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地点就在投产不久的前湾港新码头。当晚,下了夜班的工友守在码头上,第二天上白班的人也提前来到现场,见证振奋人心的时刻。从晚上8点开始,许振超和工友连续鏖战6个多小时,2740个标准集装箱成功装卸完毕,最高纪录是每小时装载339个自然箱,一举打破当时单船每小时装卸336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一年半后,许振超和工友又将这一纪录改写为347个。到今天,这一项纪录已在青岛港刷新达8次。

许振超的名字和攻关、创新紧密相连。为解决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费油、污染环境难题,他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从飞机空中加油技术上得到启发,于2007年成功完成了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的“油改电”工程,被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码头效仿。

以前的产业工人都是一把钳子、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三个一”打天下。这个时代早已过去,不断革新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许振超坦言,现在自己仍有强烈紧迫感,虽然已经67岁了,仍未停止学习,接下来的攻关课题是“把经验操作变成标准化操作”。

“我研究这个技术至少10年了,现在国外也有几个国家在开展研究。如果我们能及早研究出来,就能更好地提高码头生产效率。”

许振超表示,自己及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装备的进步,我国的装备和技术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新时代需要产业工人敢创新、能担当,呼唤工匠精神。

如何真正让工匠精神深入工人心中,调动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许振超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卓越的努力追求,“各行各业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工人大胆创新,勇于试错,真正树立工人的主人翁意识。”

“新时代的工人,要有新形象和新作为。”许振超说。

职工眼里的老大哥

在职工眼里,许振超是老大哥,只要有困难,他都会无私帮助。在家属眼里,许振超是自己的亲人,只要有困难,就可以找他。


桥吊队有个惯例,只要工友有困难,许队总是发动大家捐款。一位工友的妻子得了尿毒症,许队组织全队为他捐款4000多元,而他自己就掏出了2000元。几年来,许队已经捐了上万元。他常说,只要在这个集体里工作过,全是自家人,人走茶不凉。他至今还与已经离开桥吊队的农轮工保持联系,听说有人生活出现困难,他总忘不了捎去一二百元。

许振超为职工配备了“两卡一册”。“爱心卡”是给职工家属的,写着“有事找振超”。“安全卡”是专门给职工的,上面记录着一些安全隐患。而“小册子”记录着每一名职工的家庭情况,职工结婚他送去祝福,职工亲属生病他去探望,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他毫不吝惜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工友王培山来自山东胶州农村,全家十几个人千辛万苦地供他上学,一心指望他有出息。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满怀憧憬和抱负来到了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桥吊队。

正是前湾码头刚刚启动的时候。他永远都忘不了上班第一天的情景。这是什么现代化码头啊,大片大片的黄土,一望无际的沼泽,除了临近海边有50米宽的硬化路面外,整个码头就是一片荒野之地。正是冬天,风像刀子一样刺骨。

看着大学同学每天出入写字楼,他有些动摇了。但让他不解的是,身边这个在年岁上相当于他父辈的许队,却工作得十分起劲。有一次下班后,他忍不住问许队,你不觉得苦吗?

3年过去了,当王培山坐在记者面前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还是那样激动。他清晰地记得,许队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因为喜欢,所以就不觉得苦。

“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许振超作为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在他看来,这块沉甸甸的奖章不仅是对他本人的褒奖,也是对中国所有产业工人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更是奋进的力量,更是对中国所有产业工人的鞭策。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支线小港,成长为世界第七大港;从只能靠泊万吨船舶,发展成40万吨大矿船的母港,青岛港的发展本身就是国家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许振超说,受益于改革开放,一代又一代海港职工的命运被改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美好生活。新时代,新作为,我们要接续奋斗,为国家富强繁荣做出青岛港人的新贡献!

新的时代,产业工人将发挥更大的作为,这将更加呼唤工匠精神。

究竟什么样的劳动才是光荣的?许振超认为,只有高效率高质量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目前,青岛港的桥吊已经更新换代到第九代,在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9名远程操控员就能承担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但新时代的产业工人绝不会没有用武之地。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要在继承老一代工人奋斗精神的基础上,以更开阔的思路,应对新时代的需要,更加执着的坚守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技术型乃至专家型的工人。(内容来源:新华社、青岛港集团等)

 

 

【责任编辑:李巨尧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XML 地图